春节历史悠久,据传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,以祭祀神佛、祭奠祖先、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祈求丰年为主,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。随着新中国的建立,春节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,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,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,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,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,该传统节日风靡于全球华人社会。
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俗文化,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12月23日发行中国民俗——春节金银纪念币一套,其中1/3盎司金币一枚,1盎司银币一枚。两枚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腊梅闹春图,背面均选用了春节吉祥装饰图。
在所有的民俗节日中,春节的地位最为独特。它集中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,并且演变为世界性的节日。放眼中华大地,举目五洲四海,当春节到来时,礼花绽放,龙舞翻飞,全世界都在为这个节日欢腾。它使人们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亲情,更寄予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。为了切合这个主题,该套金银币的设计者可谓费尽心思,借物抒情,着重体现“春”的意境。
在《姚氏残语》中称腊梅为寒客,花开春前,为百花之先。腊梅花开之日多为瑞雪飞扬,临霜,迎春绽放,恰如其分的点题——迎春,并且腊梅傲霜斗雪的坚韧,百折不挠的品性,超然物外的心境,更是中华精神的真实体现。
静观币面,一株腊梅树伸展着冷峭的枝桠,一粒粒尚未绽开的花骨朵儿缀在枝头,簇拥着怒放的花朵,细看,每层花瓣状若霜花,花蕊潮润娇媚,花骨朵儿在底面喷砂工艺的映衬下,愈发显得薄透轻柔,彷佛风里暗香浮动,幽远绵长,透出“万花敢向雪中出,一树独先天下春”的坚贞气节。这份静谧却被隐身于花丛中的“春”字打破,疏朗的花枝间隐现的春字,包含多层寓意,恰到好处地烘托出“腊梅闹春春来早”的喜庆氛围。
既然是春节题材的纪念币,少不了要传递一份吉祥,一份富贵。背面两尾翘首激跃的锦鲤口衔如意结,四周祥云缭绕,喻示着绵绵富贵之意。写意的形象造型与本色金属的光泽有机结合,展现出了民间手艺——窗花剪纸的独特韵味。锦鲤形态过度夸张,略带装饰的效果,尤其是与柔美的祥云相互衬托,使整个构图丰实饱满,层层垫高的祥云预示着人们步步高升的生活品质,极具民族特色。
从币面的画面来看,很质朴典雅,设计的场景全部来源于节日的必备要素,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,一下子就激活了我们脑海中的“春节”记忆,儿时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喜庆景象,一幕幕浮上心头。
该套金银币的主题取材于传统节日,反映了民俗文化旺盛的生命力,昭示着民俗文化本体的“复位”。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物件,潜在、无形的散发出一种亲和力,激起人们内心自发的民族情感。在纪念币的“大观园”中,越是能体现民族特色的题材,越是受到欢迎,极具珍藏价值,这也是今后纪念币选题的首要出发点。(供稿:湖南湘中汇金币经销有限公司)